“我们感受到东道主发自内心的欢迎”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运动员“打卡”冬奥村的视频就源源不断地出现。
美国雪橇运动员萨默·布里彻轻摁遥控器,“智能床”床垫就升到合适高度,为脊柱提供支撑;芬兰冰球运动员彼得拉·涅米宁“变起魔术”,带有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图案的抱枕拆开后,变为一张毛毯;印着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背包、“冰墩墩”玩偶……冬奥村房间里诚意满满的细节,让捷克花样滑冰运动员纳塔莉·塔施莱罗娃非常激动:“非常感谢这里的一切!无法(用言语)表达我们在这里的感受!”
日本体育代表团总监督原田雅彦说,在冬奥村居住期间一切都很舒适,“相信所有运动员都会在赛场上拿出最佳表现”。
“通过志愿者的亲切和热情,我们感受到东道主发自内心的欢迎。”第一次来中国的美国运动员尼古拉斯·戈珀说。美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达丽安·史蒂文斯说,她和志愿者有很多互动,很开心,“感谢所有工作人员为保障我们的安全付出巨大努力”。
闭环内来华涉奥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每日进行核酸检测。美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科尔比·史蒂文森说:“只需张开嘴,很快就能得到核酸检测结果,很方便,也让我们感到安心。”达丽安·史蒂文斯表示,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表现出色,体现出坚韧的品格和凝聚各方智慧、力量的能力,相信东道主能应对各种局面,举办一届安全的奥运盛会。
“带动更多人参与比赢得金牌更有意义”
最大程度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五棵松体育中心6小时完成“冰篮转换”,国家速滑馆采用碳排放趋近于零的制冰技术……不少运动员感叹,科技与体育深度融合,为“绿色办奥”增添动力。
国家游泳中心完成“水冰转换”,波光粼粼的蓝色泳道变身为光滑平整的冰壶赛场。英国运动员珍妮弗·多兹表示,置身于既举办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场馆,感觉好极了,“听到观众的欢呼声,真让人高兴”。加拿大选手莫里斯说,在这么漂亮的场地比赛,期待自己能有良好发挥。
“带动更多人参与比赢得金牌更有意义。”霍尔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雪上运动距离城市生活过于遥远,北京冬奥会让我们有机会在众多观众面前展示,让人们了解到可以在城市进行自由式滑雪,仿佛打开了‘另一扇门’。”
5枚冬奥奖牌获得者、36岁的挪威高山滑雪名将扬斯鲁认为,“雪飞燕”为这项运动创造了更多训练和比赛机会,“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将对全球冰雪运动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他表示,高山滑雪比赛场地大多是历史悠久的滑雪胜地,这项运动要保持其生命力,就要在亚洲扎下新的根基,从这个角度看,“‘雪飞燕’是代表着未来的赛场”。
澳大利亚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选手布里特妮·考克斯说:“感谢中国为运动员顺利参赛所做的出色工作和付出的巨大努力。我所能做的就是滑好比赛,为大家奉献精彩表演。”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地球村,命运相连。”美国运动员玛吉·沃伊津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依然肆虐的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将大家对冰雪运动的热爱凝聚在一起,让人们肩并肩前行,一起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暨佩娟、刘硕阳、陈尚文、杨迅、李硕、孙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