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电商指利用互联网服务的同时,结合线下店面场景,实现闲置物品在消费者之间的快速流转和循环。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产品销售-产品回收-产品再销售”的反馈式循环流程,所有物品可以在这反复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最大化经济活动的价值。其特征是高利用、低浪费、可循环。
中国循环电商产业发展过程较短,2000年步入互联网时代,出现第一批单一品类的二手交易平台,2004年后涌现多品类交易平台,2014年移动端闲置交易飞速发展,现阶段中国循环电商产业中的企业服务主要以线上交易为主,随着5G时代的到来,顺应新零售及大数据的发展,二手行业将进行线上向线下的循环整合阶段。
与传统物品循环的资金链和供应链相比,循环电商将传统回收再转卖的环节省略,通过平台化交易(如C2C)直接促成双方交易,不存在垫付或预支回收款等大额现金流出但回款不及时的风险,且一般平台交易在消费者付款后有7天左右退换缓冲期,此期间内交易款冻结在平台中,有利于平台现金流转。供应链集中化整合则可以提高闲置物品流转效率,减少各层级间交易的效率低下问题。此外,从底层线下回收,到统一调配分销集中化,使资金调配和回款方式更加灵活,如对于周转周期较长的闲置物品,可以在toC或toB之间灵活调配。
2018年,循环电商产业共发生61起投融资事件,总体金额涉及46亿元,主要涉及旧物回收、3C数码、奢品珠宝以及综合品类交易平台。国内外循环电商企业,诸如BOOKOFF、Goodwill、闲鱼、Plum、爱回收、多抓鱼、机密、阅邻&阅邻循环商店等,在细分赛道积极探索创新出各自的生存发展模式。
循环电商产业内部,线上渠道已经相对发展成熟。但对于用户来说,线上方式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缺憾,例如用户通常会担心交易的货品质量无法保证,且在交易后的长尾体验较差。人们更加期待建立一个既能满足线上浏览,又能保证线下交易质量的物品循环平台。
循环电商市场交易人群大部分分布在26〜35岁年龄段,主要居住在我国二、三线城市,且以沿海地区为主。这部分人群正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积累的财富有限,通常乐于通过闲置物品交易来获得更多样、便宜的物品,在从事职业方面,分布较为分散,最多的分布在服务行业。
循环电商交易从B2C、C2C模式到C2B2C模式迅猛发展,离不开解决“效率与信任”的问题。对于闲置交易平台而言,满足客户的期望值,解决信任问题才能更好地吸纳流量和提升效率。C2B2C模式中平台介入交易,为交易物品提供检测评估报告,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购买信息,也是在间接为买卖双方之间搭建信任关系。中国在模式上必须根据社会信用体系的实际,自己探索出一条建立在买卖双方完善的信用体系之上的循环电商交易市场道路,最终让买卖双方以及交易平台“三赢’才是长远之道。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市场渗透率低,绝大部分市场容量有待挖掘,诸多体验细节有待优化,需提升产业链效率,深耕用户痛点。成熟企业要完成自身生态链延展,扩展品类、渠道及交易场景,促进循环,从更宽泛的维度圈住用户,提升平台的用户粘性。
*本文首发于《经理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