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互帮互助 / 成就美好事业人生
青岛市职业经理人协会|半岛经理人协会 官方  0532-88889889
加快推进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营造职业经理人良性生存环境
发布时间:2021-07-06

新时代背景下,全球经济形势呈现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国企业要想在这个复杂、模糊、易变与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保持竞争力,很关键的一点在于人才的支持。职业经理人作为专业化、职业化和市场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职业经理人已悄然成为推动包括中央企业在内的整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群体。但就发达国家与我国职业经理人的产生、成长环境分析来看,我国的职业经理人阶层还未形成,目前职业经理人市场混乱。

职业经理人评价管理办公室一直致力于努力推进中国职业经理人事业,文章以界定职业经理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基本概念作为逻辑起点,分析了国内目前职业经理人市场的现状,研究了职业经理人良性生存的宏观环境,并对加快推进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的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与时俱进,为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支持。


职业经理人的界定

学界目前尚未对职业经理人形成一个公认、统一的定义。一个有代表性的说法是,在供需双方双向选择的市场中,企业与个体基于各自对对方价值的评估,通过谈判而以一定的价格达成交易。受聘人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环境中,通过贡献经验、专业技术、管理技能等职业能力以受薪、股票期权等主要方式获得报酬,负责企业日常管理,承担企业财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要正确界定职业经理人,必须将企业老板、经营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三个概念进行甄别。

企业老板,作为一家企业的缔造者,往往在创业初期履行职业经理人的职能,与企业是所有而非雇佣关系,可以将其定义为职业经理人的需求者。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老板可以是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也可以转化为企业老板。

经营管理者,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的主体,与企业是雇佣关系,很多时候履行职业经理人的职责。如果说老板是企业的决策者,那经营管理人员就是企业的执行者。

职业经理人,是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供给主体,通过贡献智力、经验、技能等,为企业创造财富和效益,并将经营企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条件成熟时,职业经理人可以转化为企业家。

将职业经理人界定清晰、明确,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职业经理人市场。



职业经理人市场构成要素

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基本概念

职业经理人市场是人力资本的交易市场,并非简单的生产供应和购买需求。由市场主体和市场机制两部分构成。

职业经理人市场主体包括:企业、职业经理人、社会中介组织、监管者;

职业经理人市场机制包括:市场选择机制、市场价格机制、市场测评机制、市场流动机制;

国内目前职业经理人市场的现状

1.市场交易主体方面的问题

(1)供方:职业经理人整体素质、能力偏弱

在发达国家,职业经理人已是一个十分成熟的职业。不仅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还包括发达的人才市场机制、透明的企业运作和个人信用制度。与之相比,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尚不成熟,现代企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缺乏专门针对职业经理人的测评技术和模型,已有的测评机构以盈利为目的,导致我国的职业经理人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整体素质和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具体体现在:

职业道德上的差异。

“学历门”“诈骗门”“国企高管腐败”等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危机事件层出不穷,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在国内,不少企业更注重职业经理人的经营管理能力,职业道德问题容易被忽视,普遍存在优异的成绩、突出的能力往往默认会掩盖其劣迹的行为。在发达国家,职业经理人一旦产生职业道德危机,所有的信用都会被记录存档,轻则被解雇,重则获刑,职业生涯也就此结束。

诚信理念上的差异。

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企业和应聘者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导致选聘风险增加,有时很难实现职业经理人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内的诚信问题,多停留在纸面上,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虽有法律法规的约束,但执行力度差,诚信依然概念淡薄;在国外,诚信是衡量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第一标准。凡是有不诚信记录的,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将寸步难行。

综合能力上的差异。

一些挂着高学历头衔的人,在遇到重大决策时手足无措,丧失企业发展机遇。国内多数企业选聘人才的门槛标准是学历,也因此现在不少成功的企业家就是因为当年跨不过这道门槛而自立门户发展起来的。在国外,职业经理人都崇尚最高职业道德,文凭只是企业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的一个参考因素,更多的是看中其实际能力。

(2)需方:企业现代化管理机制不健全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职业经理人的出现是对企业经营权的进一步优化和专业化的表现,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造成企业授权无法到位,阻碍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推行。特别是中小企业,股权的过分集中导致“三会合一”现象,形成了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高度统一,相互之间起不到制约和监督作用。

流通机制不畅通

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转换通道,加快建立退出机制,实现职业经理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管理,是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到位的重要前提。但无论是在理论层,还是在实践操作层,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强依附关系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晋升程序未完全规范化、透明化,市场没有充分发挥职业经理人资源配置功能。

激励机制不到位

构建市场化薪酬体系,对于激发职业经理人工作积极性、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调查显示,国内多数企业未实现能够有效激励职业经理人的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着激励模式单一、薪酬分配不合理、股权激励制度受限等问题,制约了职业经理人市场的良性发展。

管理未实现契约化

契约化管理是实现职业经理人市场化的关键,唯有管理契约化,才能实现经理层的“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进能出”。事实上,“信任危机”“职权危机”“制度危机”层出不穷,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未实现契约化。

2.宏观环境的影响

经济环境

职业经理人的出现,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由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接轨,并逐步过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创造了制度前提和基础。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成熟,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成为制约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法律环境

《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体系,但对于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法规还很滞后。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利益的保护和职业经理人行为的约束方面有很大漏洞,严重制约了经理人市场的健康发展。

文化环境

“家文化”在中国影响深远,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推进管理职业化,引入职业经理人形成了很大阻碍。加之长期缺乏契约精神,不将职业经理人视为平等的事业伙伴,严重影响了职业经理人的引入及其积极性的发挥。

信用环境

全国范围的职业经理人信用考评体系尚未建立,已有的测评机构以盈利为目的,无法保证评价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阻碍了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的对策

加快推进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有助于改善目前职业经理人市场混乱现状。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打造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的高素质职业经理人队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由股东、董事会、职业经理人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完善职业经理人管理机制

落实分类分层改革,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和基础上,建立市场化薪酬考核机制,实行契约化管理,做到晋升程序规范化、透明化,退出程序规范化、制度化。

优化职业经理人市场环境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全国范围的职业经理人信用考评体系;完善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形成针对职业经理人的法律体系。



青岛市职业经理人协会